同年:同一年。
而:连接同类的词或句子。
校:比较。
同年而校
【拼音】:tóng nián ér xiào
解释
犹言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出处
章炳麟《文学说例》:“体若骈枝,语反简核;岂与夫苏轼陈亮苟为辞费者同年而校乎?”
示例
近义词
相提并论、同年而语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同年而校犹言相提并论。
●章炳麟《文学说例》:“马刘二代,斯类实繁。体若骈枝,语反简覈;岂与夫苏轼陈亮苟为辞费者同年而校乎?”
六朝-严可均--《全刘宋文》:耕农之器,为府库之宝,田蚕之氓,兼捍城之用,千家之宰,总倍旅之兵,万户之都,具全军之众,兵强而敌不戒,国富而民不劳,比於优复队伍,坐食廪粮者,不可同年而校矣。
六朝-严可均--《全刘宋文》:耕农之器,为府库之宝,田蚕之氓,兼捍城之用,千家之宰,总倍旅之兵,万户之都,具全军之众,兵强而敌不戒,国富而民不劳,比於优复队伍,坐食廪粮者,不可同年而校矣。
tóng nián ér xiào
1、[相提并论]xiāng tí bìng lùn
相提:相对照;并:齐。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2、[同年而语]tóng nián ér yǔ
犹言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3、[相提而论]xiāng tí ér lùn
把不同的人或事物放在一起来谈。《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相提而論,是自明揚主上之過。”亦作“ 相提並論 ”。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五:“聽相者之言,則求婚 吴氏 ,此事不見于本傳,而見于 先主 穆皇后 傳者,今相提並論而箸其事,故使覽者不知所謂也。” 柯灵 《香雪海·水流千里归大海》:“当然,把 马克思 与 释迦牟尼 相提并论,未免牵强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