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髻

读音

hé jì

同音字

拼音为hé的字 拼音为jì的字 拼音为he的字 拼音为ji的字

基础解释

唐 宋 婚俗之一。

详细解释

  1. 唐 宋 婚俗之一。

    《新五代史·杂传·刘岳》:“初, 郑餘庆 尝採 唐 士庶吉凶书疏之式,杂以当时家人之礼,为《书仪》两卷……其婚礼亲迎,有女坐壻鞍合髻之説,尤为不经。”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刘岳 《书仪》,婚礼有‘女坐壻之马鞍,父母为之合髻’之礼。”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娶妇》:“凡娶媳妇……男左女右,留少头髮,二家出疋段、釵子、木梳、头鬚之类,谓之‘合髻’。”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合髻-典故小词典

也作“合髻子”。唐、宋时婚礼习俗之一种。新人坐床, 男左女右, 耳鬓厮磨, 将他们的少量头发结合为一, 谓之“合髻”。
〔出典〕《五代史·杂传》:“郑余庆采唐士庶吉凶书疏之式, 杂以当时家人之礼, 为《书仪》两卷。其婚礼亲迎,有女坐婿鞍、合髻之说, 尤为不经。”
〔用例一〕宋代程颐《语录》云:“古诗‘结发为夫妻’, 只称其幼小,言初上头时, 非谓‘合髻子’也。”

合髻 -中国文化史辞典

唐、宋後的一種婚儀,即新婚夫婦在飲交杯酒前各剪下一綹頭發,綰在一起表示同心。唐代女子晁采與情人私訂終身,寫了一首《子夜歌》:“儂既剪雲鬟,郎亦分絲發。覓向何人處,綰作同心結。”說的就是“合髻”。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娶婦》:“男左女右,留少頭發,二家出匹段、釵子、木梳、頭須之類,謂之合髻。”合髻是上古結發的變種,雖然在當時盛行,甚至“公卿之家,頗遵用之”(《新五代史·劉嶽傳》),但因不合古禮,所以頗受責備。歐陽修說:“劉嶽《書儀》,婚禮有女坐婿之馬鞍、父母為之合髻之禮,不知用何經義,固不足為後世法矣。”(《歸田錄》卷二)司馬光說:“今世俗有結發之儀,此尤可笑。”(《書儀·親迎》)司馬光所說的結發,指的正是合髻。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hé jì

1、[结发]jié fà

词语解释◎ 结发 ∶束发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指结为夫妻而我在万里,结发不相见。——江淹《杂体·李都尉从军》

反义词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