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愤:下决心努力。
忘:忘记,不记得,遗漏。
食:吃。
发愤忘食
【拼音】:fā fèn wàng shí
解释
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出处
《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示例
既这样~起来,也好,就由你去。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
近义词
废寝忘食、发愤忘餐
反义词
游手好闲
语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十分勤奋
英文
be so absorbed in one's work or study as to forget one's meals
德文
so sehr in seine Arbeit vertieft sein,daβ man seine Mahlzeit vergiβt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讲学,来到楚国叶邑,叶公沈诸梁接待了他,他对孔子不怎么了解,就悄悄地问子路,子路一时不知怎么回答他。孔子事后得知就对子路说以后就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清-文康-第三四回-《儿女英雄传》:安老爷道:“既这样发愤忘食起来,也好,就由你去。”
当代-沧海笑明月-一〇-《凤舞大清》:既这样发愤忘食起来,也好,就由你去。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郎𫖮传》:三公非臣之仇,臣非狂夫之作,所以发愤忘食,恳恳不已者,诚念朝廷欲致兴平,非不能面誉也。
宋-黄庭坚--《与潘子真书》:若足下亟知小道不足以致远,发愤忘食,追配古人,则九万里风斯在下矣。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发愤忘食是圣人之志,如此真无有已时。
汉-韩婴-二九-《韩诗外传》卷二:虽居蓬户之中,弹琴以咏先生之风,有人亦乐之,无人亦乐之,亦可发愤忘食矣。
清-文康-第三四回-《儿女英雄传》:安老爷道:“既这样发愤忘食起来,也好,就由你去。”
当代-沧海笑明月-一〇-《凤舞大清》:既这样发愤忘食起来,也好,就由你去。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郎𫖮传》:三公非臣之仇,臣非狂夫之作,所以发愤忘食,恳恳不已者,诚念朝廷欲致兴平,非不能面誉也。
宋-黄庭坚--《与潘子真书》:若足下亟知小道不足以致远,发愤忘食,追配古人,则九万里风斯在下矣。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发愤忘食是圣人之志,如此真无有已时。
汉-韩婴-二九-《韩诗外传》卷二:虽居蓬户之中,弹琴以咏先生之风,有人亦乐之,无人亦乐之,亦可发愤忘食矣。
fā fèn wàng shí
1、他这样发愤忘食,固然令人钦佩,但也要注意驰张有度,不要累坏了身体。
2、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他这样发愤忘食,固然令人钦佩,但也要注意驰张有度,不要累坏了身体。
5、今天特忙,总想把手头上的事处理完,没想到了发愤忘食的地步。
6、为了考上重点中学,同学们都在发愤忘食地学习。
7、要成为一个学者,就必须发愤忘食,焚膏继晷,埋首读书研究,才会有所成就。
8、乐道精神在孔子的求道历程中得到充分体现,他“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9、古人有,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之说。
10、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2、下学上达,好古敏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