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袭

读音

shí xí

同音字

拼音为shí的字 拼音为xí的字 拼音为shi的字 拼音为xi的字

基础解释

把物品一层又一层地包裹起来,以示珍贵。

详细解释

  1. 把物品一层又一层地包裹起来,以示珍贵。

    宋 欧阳修 《谢赐<汉书>表》:“十袭珍藏,但誓传家而永寳。” 宋 陈师道 《谢寇十一惠端砚》诗:“琢为时样供翰墨,十袭包藏百金贵。” 宋 杨万里 《三辰砚屏歌》:“怀璧未为罪,借书未为痴,公当十袭古锦帊,如何传翫十手把,不防夜半有力者?”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十袭-汉语大词典

十袭把物品一层又一层地包裹起来,以示珍贵。
●宋欧阳修《谢赐<汉书>表》:“十袭珍藏,但誓传家而永宝。”
●宋陈师道《谢寇十一惠端砚》诗:“琢为时样供翰墨,十袭包藏百金贵。”
●宋杨万里《三辰砚屏歌》:“怀璧未为罪,借书未为痴,公当十袭古锦帊,如何传玩十手把,不防夜半有力者?”

十袭-诗词曲语辞辞典

十袭—种丝巾的名称,往往用来包裹收藏贵重物品。
▶文与可《谢杨侍读惠端溪紫石砚》诗:“洗濯鉴面莹.弹叩牙音铿。遂剪十袭巾,加以重箧盛。”
▶陈师道《谢寇十一惠端砚》诗:“琢为时样供翰墨,十袭包藏百金贵。”
▶黄庭坚《谢景文惠浩然所作廷圭墨》诗:“廷圭赝墨出苏家,麝煤添泽文乌靴。柳枝瘦龙印香字,十袭一日三摩挲。”
▶张文潜《寄答参寥五首》诗之四:“吋时未免作,包以十袭厚。低心让儿曹,默默众人后。”以上均用以包藏砚、墨、诗稿之类,有时也可以用来张挂作壁饰。
▶米帝《答刘巨济》诗:“迩来白首进道奥,学者信有髓与皮。始知十袭但遮壁.牛马便可裹弊帷。”
▶《后汉书•应劭传》:“昔郑人以干鼠为璞,鬻之于周;宋愚夫亦宝燕石,缇熠十重。”章怀注引《阙子》曰:“宋之愚人得燕石梧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观之。主人父斋七日,端冕之衣,衅之以特牲,革柜十重,缇巾十袭。客见之,俯而掩口,胡卢而笑,曰:‘此燕石也,与瓦甓不殊。’”《说文解字》丝部:“缇,帛丹黄色。”“十袭”与“十重”互文,本作量词,以上各例中则径以之指称缇巾。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