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受侵蚀而损坏脱落。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汉隶岁久风雨剥蚀,故其字无復锋鋩。”《老残游记》第二回:“下船进去,入了大门,便是一个亭子,油漆已大半剥蚀。” 丁玲 《松子》:“走过石板桥,向北绕一段路,就看见一堵剥蚀得很利害的红墙了。”
剥蚀物体受侵蚀而损坏脱落。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汉隶岁久风雨剥蚀,故其字无复锋铓。”
●《老残游记》第二回:“下船进去,入了大门,便是一个亭子,油漆已大半剥蚀。”
●丁玲《松子》:“走过石板桥,向北绕一段路,就看见一堵剥蚀得很利害的红墙了。”
bō shí
1、恩平组受剥蚀作用较弱,剥蚀厚度较薄。
bō shí
1、[侵蚀]qīn shí
1.逐渐侵害使变坏:病菌~人体。 2.暗中一点一点地侵占(财物):~公款。
2、[风化]fēng huà
1.风俗教化:有伤~。 2.也叫风化作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在太阳辐射、水、气体和生物的影响下发生 的破坏作用。通常分为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两种基本类型。 3.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在常温下失去结晶水,使结晶破坏的现象。如纯碱块放在干燥空气中变成粉末的现象。
bō shí
1、[沉积]chén jī
1.水流、风等流体在流速减慢时,所挟带的沙石、泥土等沉淀堆积起来。 2.指物质在溶液中沉淀积聚起来。 3.某些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物质堆积起来,如海洋生物的遗体堆积等。 4.比喻沉淀,积聚(多用于抽象事物):文化~。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