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发:剃掉头发(出家做僧尼)。
披:覆盖在肩背上。
缁:黑色。
削发披缁
【拼音】:xuē fà pī zī
解释
缁:黑色,借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剃光头发,穿上僧衣。表示出家为僧。
出处
明·周楫《西湖二集·党阇黎一念错投胎》:“戴了儒衣儒冠,便是孔子;削发披缁,便是释牟尼佛。”
示例
分别去后,王惠另觅了船入到太湖,自此更姓改名,~去了。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
近义词
披缁削发、削发为僧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出家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真宗天禧元年》:祥符以来,每有大礼,辄奉天书以行,旦为仪卫使,常悒悒不乐,既寝疾,遗令削发披缁以敛,盖悔其前之为也。
明-李贽--《焚书·答耿司寇》:我既与公一同,则一切弃人伦、离妻室、削发披缁等语,公亦可以相忘于无言矣。
清-吴敬梓-八回-《儒林外史》:王惠另觅了船入到太湖,自此更姓改名,削发披缁去了。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真宗天禧元年》:祥符以来,每有大礼,辄奉天书以行,旦为仪卫使,常悒悒不乐,既寝疾,遗令削发披缁以敛,盖悔其前之为也。
明-李贽--《焚书·答耿司寇》:我既与公一同,则一切弃人伦、离妻室、削发披缁等语,公亦可以相忘于无言矣。
清-吴敬梓-八回-《儒林外史》:王惠另觅了船入到太湖,自此更姓改名,削发披缁去了。
xuē fà pī zī
1、分别去后,王惠另觅了船入到太湖,自此更姓改名,削发披缁去了。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
xuē fà pī zī
1、[削发为僧]xuē fà wéi sēng
指剃去头发,出家为僧尼,剃除须发,出家为僧。
2、[披缁削发]pī zī xuē fà
缁:黑色僧衣。剃去头发披上僧衣。指出家为僧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