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以剑矛之尖刃向前直戳。也泛指用刀剑等尖锐的东西刺入或穿过物体。
虎:兽名。哺乳类,猫科。通称老虎。毛黄褐色,有黑色横纹。性凶猛。力大。惯于捕食野兽,有时也残害人畜。
持:拿着,握住。
鹬:水鸟名。体色暗淡,喙细长,腿亦长,趾间没有蹼。常栖田泽,捕食小鱼及昆虫。是一种候鸟。天将雨即鸣。
刺虎持鹬
【拼音】:cì hǔ chí yù
解释
比喻待机行事,一举两得。
出处
《战国策·秦策二》及《史记·张仪列传》载:刺虎,战国时,陈畛说秦惠王,引卞庄子刺虎为喻,先待齐楚交战,乘其两败俱伤时进兵。持鹬,用“鹬蚌相持”之典。
示例
臣是以反复于前代以蛮攻蛮之成效,而知~,功在乘时。固不在勤天之力以求之也。 ★清·魏源《圣武记》卷六
近义词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刺虎持鹬喻待机行事,一举两得。
●清魏源《圣武记》卷六:“臣是以反复于前代以蛮攻蛮之成效,而知刺虎持鹬,功在乘时。固不在勤天之力以求之也。”参见“刺虎”、“鹬蚌相持”。
清-魏源-卷六-《圣武记》:臣是以反复于前代以蛮攻蛮之成效,而知刺虎持鹬,功在乘时。固不在勤天之力以求之也。
清-魏源-卷六-《圣武记》:臣是以反复于前代以蛮攻蛮之成效,而知刺虎持鹬,功在乘时。固不在勤天之力以求之也。
cì hǔ chí yù
1、臣是以反复于前代以蛮攻蛮之成效,而知刺虎持鹬,功在乘时。固不在勤天之力以求之也。 ◎清·魏源《圣武记》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