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冠固定于发髻上的簪子。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叛贼·发冢》:“其棺内外寳货不可胜计, 沉 得其冠簪一枚,长数寸,而古作紺碧色,出以示余。” 明 李东阳 《兆先赴试三河念之有作》诗:“髻丱能几时,忽已胜冠簪。”胜冠簪,犹言成年。
比喻仕宦。
明 李东阳 《不寐》诗:“弱岁忝科籍,冠簪奉明廷。”
冠簪1.使冠固定于发髻上的簪子。
●明沈德符《野获编·叛贼·发冢》:“其棺内外宝货不可胜计,沈得其冠簪一枚,长数寸,而古作绀碧色,出以示余。”
●明李东阳《兆先赴试三河念之有作》诗:“髻丱能几时,忽已胜冠簪。”胜冠簪,犹言成年。
2.比喻仕宦。
●明李东阳《不寐》诗:“弱岁忝科籍,冠簪奉明廷。”
仰天大笑冠簪落
【出典】 《史记》卷一二六《滑稽列传·淳于髡传》:“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
【释义】 淳于髡对齐王派自己出使请救兵,“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要求多而付出少,感到非常可笑。《史记》对此有“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的描写。
【例句】 遇合,事难托。莫击磬门前,荷蒉人过,仰天大笑冠簪落。(辛弃疾《兰陵王·赋一丘一壑》1910)这里化用《史记》语形容隐者对己的嘲笑。作者自嘱,不要招致隐者的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