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臲见“兀臬”。
【兀臲】臲,niè。動摇不安。唐 韓愈 昌黎集五 贈劉師服詩:“我今呀豁落者多,所存十餘皆兀臲。”指牙齒動摇。也作“卼臲”、“兀臬”。文苑英華一一一 唐 梁肅 受命寶賦:“東周卼臲。”指 周王朝不安定。宋 魏野 東觀集十 夏夜與臧奎、陳越會宿河亭聯句三十韻:“義路自坦夷,世途終兀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