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或著作的体裁、体例、条理。
《文选·左思<三都赋>序》:“聊举其一隅,摄其体统,归诸训詁焉。” 张铣 注:“举一隅,摄取其体裁统理,皆归诸古人之言。”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观 子长 之叙事也,自 固 已往,言所不该,其文阔略,无復体统。洎 秦 汉 已下,条贯有伦,则焕炳可观,有足称者。”
引申为体系。
《朱子语类》卷九四:“若以体统论之,仁却是体,义却是用。” 宋 叶适 《温州新修学记》:“ 薛士隆 愤发昭旷,独究体统,兴王远大之制,叔末寡陋之术,不随毁誉,必摭故实。”
体制;规矩。
宋 叶适 《监司》:“故监司者,操制州郡者也;使之操制州郡,则必无又从而操制之,此则今世所以置监司之体统当如是矣。”《水浒传》第五一回:“一班头领,分拨已定,每日轮流一位头领做筵席庆贺,山寨体统,甚是整齐。” 清 李渔 《慎鸾交·谲讽》:“体统乖,威仪褻,纲常没半些。” 叶圣陶 《李太太的头发》:“但是她写过一回通告,中间有这样的语句:‘女子剪发,成何体统!凡欲在本校求学者,一律不准剪发。’”
光彩,有面子。
《红楼梦》第五一回:“再不照管,也是大家的体面;説不得我自己吃些亏,把众人打扮体统了。”《红楼梦》第五二回:“嫂子原也不得在老太太、太太跟前当些体统差使,成年家只在三门外头混。”
身分;面子。
鲁迅 《华盖集续编·一点比喻》:“Schopenhauer先生曾将绅士们比作豪猪,我想,这实在有些失体统。” 老舍 《赵子曰》第十二:“‘说!自要不失体统我就干!’ 赵子曰 很慎重的说。”
tǐ tǒng
1、她在聚会上的举止真不成体统。
tǐ tǒng
1、[格局]gé jú
结构和格式:经济迅速发展,不断打破旧~,形成新~。这篇文章写得很乱,简直没个~。
2、[规矩]guī ju
1.画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比喻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老~。立~。守~。按~办事。 2.(行为)端正老实;合乎标准或常理:~人。字写得很~。
3、[样子]yàng zi
1.形状:这件衣服~很好看。 2.人的模样或神情:小姑娘的~真爱人儿。高高兴兴的~。 3.作为标准或代表,供人看或模仿的事物:鞋~。就照这个~做。 4.形势;情势:天要下雨的~。看~今天观众要超过三千人。
4、[形象]xíng xiàng
1.人的形状相貌;模样:脑海里浮现出他的~。 2.指描绘或表达具体、生动:~地描绘了各种各样人物的心理。语言~、精练。 3.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手段。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加工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思想内容和审美意义的有形或无形的图画。文艺作品中的形象,通常以人物形象为主。各类艺术由于所采用的塑造形象的材料和手段不同,所以有的形象具有直观性,如绘画、雕塑、戏剧等;有的形象不具有直观性,如文学、音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