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败坏。
风:风气;风俗。
败:败坏。
俗:风俗。
伤风败俗
【拼音】:shāng fēng bài sú
解释
伤、败:败坏。指败坏社会风俗。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
出处
唐·韩愈《论佛骨表》:“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示例
纣王以为妲己好意,岂知内藏~之情,大坏纲常礼义之防。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九回
近义词
不堪入目、不堪入耳、伤化败俗
反义词
高风亮节、移风易俗
语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道德败坏的行为
英文
corrupt public morals
日文
風俗(ふうぞく)をこわす
德文
die guten Sitten verderben
成语故事
唐朝文学家韩愈在担任国子监博士期间,见唐宪宗把佛祖释迦牟尼的一块遗骨迎进宫内供奉,他特写《论佛骨表》劝谏唐宪宗说:“佛教并不能使人长寿,有的百姓愚昧无知,发疯地自残,干出一些伤风败俗的事情,于国于民都不利。”
唐-姚思廉、姚察--《梁书·何敬容传论》:望白署空,是称清贵;恪勤匪懈,终滞鄙俗……呜呼!伤风败俗,曾莫之悟。
清-佚名-第一一一回-《红楼梦》:世人都把那淫欲之事当作“情”字,所以作出伤风败化的事来,还自谓风月多情,无关紧要。
现代-聂绀弩--《探春论》:嗟呼,香囊而绣着妖精打架,其欺天害理,伤风败俗,无君无父,断子绝孙为何如乎!
北朝北齐-魏收--《魏书·游明根传》:肇,儒者,动存名教,直绳所举,莫非伤风败俗。
东汉-班固--《汉书·货殖传》: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
唐-韩愈--《论佛骨表》: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清-东鲁狂生-一四回-《醉醒石》:说不得个穷不过,歹不中是个秀才人家,伤风败俗的话,也说不出。
现代-张爱玲--《更衣记》:女人要想出众一点,连这样堂而皇之的途径都有人反对,何况奇装异服,自然那更是伤风败俗了。
明-吴承恩-第七一回-《西游记》:奈何他玷污了皇后,伤风败俗,坏伦乱法,却是该他死罪。
现代-张恨水-第四九回-《春明外史》:就是作小说,也不应当说那些伤风败俗的事情。
当代-王蒙--《商榷杂说》:其实私奔也不都是伤风败俗,丢人现眼的。
唐-姚思廉、姚察--《梁书·何敬容传论》:望白署空,是称清贵;恪勤匪懈,终滞鄙俗……呜呼!伤风败俗,曾莫之悟。
清-佚名-第一一一回-《红楼梦》:世人都把那淫欲之事当作“情”字,所以作出伤风败化的事来,还自谓风月多情,无关紧要。
现代-聂绀弩--《探春论》:嗟呼,香囊而绣着妖精打架,其欺天害理,伤风败俗,无君无父,断子绝孙为何如乎!
北朝北齐-魏收--《魏书·游明根传》:肇,儒者,动存名教,直绳所举,莫非伤风败俗。
东汉-班固--《汉书·货殖传》: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
唐-韩愈--《论佛骨表》: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清-东鲁狂生-一四回-《醉醒石》:说不得个穷不过,歹不中是个秀才人家,伤风败俗的话,也说不出。
现代-张爱玲--《更衣记》:女人要想出众一点,连这样堂而皇之的途径都有人反对,何况奇装异服,自然那更是伤风败俗了。
明-吴承恩-第七一回-《西游记》:奈何他玷污了皇后,伤风败俗,坏伦乱法,却是该他死罪。
现代-张恨水-第四九回-《春明外史》:就是作小说,也不应当说那些伤风败俗的事情。
当代-王蒙--《商榷杂说》:其实私奔也不都是伤风败俗,丢人现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