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济水

读音

yǐ shuǐ jǐ shuǐ

同音字

拼音为yǐ的字 拼音为shuǐ的字 拼音为jǐ的字 拼音为shuǐ的字 拼音为yi的字 拼音为shui的字 拼音为ji的字 拼音为shui的字

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以:用,使用。

水: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而成。无色、无味。常温常压下呈液态(水),0℃以下呈固态(冰),100℃以上呈气态(水蒸气)。水是生物机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济:帮助,救济。

水:水。

词典解释

以水济水-汉语大词典

以水济水在水中再加水。比喻雷同附和,于事无所补益。
●《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据(梁丘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
●《隋书·郭衍传论》:“和而不同,事君之常道。宇文述、郭衍以水济水,如脂如韦,便辟足恭,柔颜取悦。”
●唐刘知几《史通·书志》:“夫前志已录,而后志仍书,篇目如旧,频烦互出,何异以水济水,谁能饮之者乎?”
●清王筠《菉友臆说》:“两本相校,可以互勘,胜以水济水多矣!”

以水济水-中华成语大词典

以水济水
【拼音】:yǐ shuǐ jì shuǐ
解释
用水来给水增味。比喻随声附和,对事情没有好处。
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
示例
有可而无否,其弊必至于~之喻。 ★宋·杨万里《驳配向不当议》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定语;指处理方法不对

出处

引证

宋-杨万里--《驳配向不当议》:有可而无否,其弊必至于以水济水之喻。

宋-苏轼-之二-《辨试馆职策问札子二首》:虽陛下于开言路,无所讳忌,而台谏所击不过先朝之人,所非不过先朝之法,正是以水济水,臣窃忧之。

清-王筠--《菉友臆说》:两本相校,可以互勘,胜以水济水多矣。

宋-陈造--《上赵丞相札子》:或曰:今可傍蜀中例,令铁钱二作一用。某谓此最不可者。今日铁钱果太重,则此法或可暂行以救之,今铁钱已轻而又轻之,是以水济水之说也。

清-王筠--《问经堂序》:今有两相之仆,各道其主之美富,意气汹汹,傲不相下,而其主人协恭如故也。诚知以水济水之不可,而曷以意气为也?

唐-刘知幾--《史通· 三·书志》:夫前志已录,而后志仍书。箱目如旧,颇烦互出,何异以水济水,谁能饮之者乎?

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发凡》: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

故事

宋-杨万里--《驳配向不当议》:有可而无否,其弊必至于以水济水之喻。

宋-苏轼-之二-《辨试馆职策问札子二首》:虽陛下于开言路,无所讳忌,而台谏所击不过先朝之人,所非不过先朝之法,正是以水济水,臣窃忧之。

清-王筠--《菉友臆说》:两本相校,可以互勘,胜以水济水多矣。

宋-陈造--《上赵丞相札子》:或曰:今可傍蜀中例,令铁钱二作一用。某谓此最不可者。今日铁钱果太重,则此法或可暂行以救之,今铁钱已轻而又轻之,是以水济水之说也。

清-王筠--《问经堂序》:今有两相之仆,各道其主之美富,意气汹汹,傲不相下,而其主人协恭如故也。诚知以水济水之不可,而曷以意气为也?

唐-刘知幾--《史通· 三·书志》:夫前志已录,而后志仍书。箱目如旧,颇烦互出,何异以水济水,谁能饮之者乎?

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发凡》: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