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五絝 ”。
汉代范廉任蜀郡太守。时成都地方因街道狭窄, 居室相连, 他的前任不许百姓夜间劳作,以防火灾。他了解到城市手工业者白天要做生意, 全靠晚上劳作,便解除了夜间禁火令, 但督促百姓储水防火。百姓高兴, 便编了《五袴歌》来称颂他。后以此典歌颂地方官员关心民间疾苦, 治理有方。
〔出典〕《艺文类聚》卷五十引《东观汉记》:“范廉, 字叔度, 为蜀郡太守。成都邑宇逼侧, 旧制, 禁民夜作以防火, 而更相隐蔽, 烧者日日相属。范乃毁削前令, 但严使储水, 百姓为便。乃歌之云:‘ 廉叔度, 来何暮? 不禁火, 民安堵。昔无襦,今五袴。’”
〔用例一〕唐代白居易《司徒令公兮守东洛》:“路喧歌五袴,军醉感单醪。”
〔用例二〕唐代白居易《西楼喜雪命宴》:“歌乐虽盈耳,惭无五袴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