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伯㈠ㄦˋ ㄅㄚˋèr bà春秋時齊桓公和晉文公二位霸主。《穀梁傳.隱公八年》:「誥誓不及五帝,盟詛不及三王,交質子不及二伯。」《漢書.卷二三.刑法志》:「二伯之後,寖以陵夷。」二伯㈡ㄦˋ ㄅㄛˊèr bó①周初分別主管東方和西方諸侯的兩位大臣周公和召公。《禮記.王制》:「分天下,以為左右,曰二伯。」②稱謂。稱父親的第二個哥哥。③稱謂。稱丈夫的第二個哥哥。
二伯-汉语大词典二伯1.指周初分别主管东方和西方诸侯的两位重臣周公和召公。
●《孔丛子·居卫》:“古之帝王,中分天下,使二公治之,谓之二伯。”
●《礼记·王制》:“八伯各以其属,属于天子之老二人,分天下以为左右,曰二伯。”
郑玄注:“自陕以东,周公主之,自陕以西,召公主之。”
●宋王安石《对难》:“成王之王天下也,尊二伯,诛二叔。”
2.指齐桓公晋文公两位霸主。
●《谷梁传·隐公八年》:“诰誓不及五帝,盟诅不及三王,交质子不及二伯。”
范宁注:“二伯,谓齐桓晋文。”
●晋刘琨《重赠卢谌》诗:“重耳任五贤,小白相射钩。苟能隆二伯,安问党与雠?”
●宋王十朋《问策》:“宋襄、楚庄、秦穆,虽不足与二伯之烈,皆有以一概见取者,孰谓无道其事而羞称之耶?”
3.指周文王与齐桓公。
●《晋书·石勒载记上》:“昔周文以三分之重,犹服事殷朝;小白居一匡之盛,而尊崇周室。况国家道隆殷周,孤德卑二伯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