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空咄咄

读音

shū kōng duō duō

同音字

拼音为shū的字 拼音为kōng的字 拼音为duō的字 拼音为duō的字 拼音为shu的字 拼音为kong的字 拼音为duo的字 拼音为duo的字

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书:书写、书籍。

空:空虚,里面没有东西。

咄:呵斥或表示惊异。

词典解释

书空咄咄-汉语大词典

书空咄咄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
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后因以“书空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
●金元好问《镇平县斋感怀》诗:“书空咄咄知谁解,击缶呜呜却自惊。”
●清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丽品》:“公子疑信参半,书空咄咄,侦骑四出,踪绪杳然,悲愤填膺,一病几殆。”
●夏衍《文艺工作者与社会》:“社会上将文人看作一种特殊的存在,而将他们规定为只能书空咄咄而没有实行力的迂腐的人种。”

书空咄咄-中华成语大词典

书空咄咄
【拼音】:shū kōng duō duō
解释
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
出处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示例
~知谁解,击缶呜呜却自惊。 ★金·元好问《镇平县斋感怀》诗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故事
东晋时期,扬州刺史殷浩与大将桓温不合,王羲之劝他大敌当前应以国事为重,殷浩不但不听,领兵北伐,屡战屡败,被废为平民,流放到信安,他整天无忧无虑地读书吟诗,老是在纸上写“咄咄怪事”四个字来表示心中的不平

出处

引证

金-元好问-诗-《镇平县斋感怀》:书空咄咄知谁解,击缶呜呜却自惊。

清-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丽品》:公子疑信参半,书空咄咄,侦骑四出,踪绪杳然,悲愤填膺,一病几殆。

现代-夏衍--《文艺工作者与社会》:社会上将文人看作一种特殊的存在,而将他们规定为只能书空咄咄而没有实行力的迂腐的人种。

故事

金-元好问-诗-《镇平县斋感怀》:书空咄咄知谁解,击缶呜呜却自惊。

清-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丽品》:公子疑信参半,书空咄咄,侦骑四出,踪绪杳然,悲愤填膺,一病几殆。

现代-夏衍--《文艺工作者与社会》:社会上将文人看作一种特殊的存在,而将他们规定为只能书空咄咄而没有实行力的迂腐的人种。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