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制

读音

zhōng zhì

同音字

拼音为zhōng的字 拼音为zhì的字 拼音为zhong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

基础解释

1.中等规格。 2.合乎中庸之道的典章、制度。 3.谓从中干预。

详细解释

  1. 中等规格。

    《周礼·考工记·弓人》:“弓长六尺有六寸,谓之上制,上士服之;弓长六尺有三寸,谓之中制,中士服之;弓长六尺,谓之下制,下士服之。” 郑玄 注:“人各以其形貌大小服其弓。” 贾公彦 疏:“此以弓有长短三等,人亦有长短三等而言,取其弓与人相称之事。”

  2. 合乎中庸之道的典章、制度。

    《汉书·董仲舒传》:“ 孔子 曰:‘奢则不逊,俭则固。’俭非圣人之中制也。”《新唐书·儒学传中·王元感》:“故先王立其中制,使情文两称,是以祥则縞带素紕,禫则无不佩。” 宋 苏辙 《辞户部侍郎札子》:“方欲酌今昔之中制,采吏民之公言。”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一》:“圣人治天下……必将有以合乎人情之所宜。是故中制者,圣人之法也。”

  3. 谓从中干预。

    《宋史·岳飞传》:“帝答曰:‘有臣如此,顾復何忧,进止之机,朕不中制。’” 明 张居正 《答郭华溪》:“一切剿处事宜,公所画俱当,惟公自裁,便宜行之,不敢中制。”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中制-汉语大词典

中制1.中等规格。
●《周礼·考工记·弓人》:“弓长六尺有六寸,谓之上制,上士服之;弓长六尺有三寸,谓之中制,中士服之;弓长六尺,谓之下制,下士服之。”
郑玄注:“人各以其形貌大小服其弓。”
●贾公彦疏:“此以弓有长短三等,人亦有长短三等而言,取其弓与人相称之事。”
2.合乎中庸之道的典章、制度。
●《汉书·董仲舒传》:“孔子曰:‘奢则不逊,俭则固。’俭非圣人之中制也。”
●《新唐书·儒学传中·王元感》:“故先王立其中制,使情文两称,是以祥则缟带素纰,禫则无不佩。”
●宋苏辙《辞户部侍郎札子》:“方欲酌今昔之中制,采吏民之公言。”
●清恽敬《三代因革论一》:“圣人治天下……必将有以合乎人情之所宜。是故中制者,圣人之法也。”
3.谓从中干预。
●《宋史·岳飞传》:“帝答曰:‘有臣如此,顾复何忧,进止之机,朕不中制。’”
●明张居正《答郭华溪》:“一切剿处事宜,公所画俱当,惟公自裁,便宜行之,不敢中制。”

集中制-中華語文大辭典

集中制集中制★ㄐ丨ˊ ㄓㄨㄥ ㄓˋjízhōnɡzhì民主集中制的簡稱。指在民主基礎上,意見或決策向上層集中,以及在集中指導下,執行過程向下層民主開放,兩者相互結合的一種制度。為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基本組織原則。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