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毛

读音

bù máo

同音字

拼音为bù的字 拼音为máo的字 拼音为bu的字 拼音为mao的字

基础解释

不宜种植物的;贫瘠的。

详细解释

  1. 未加种植。

    《周礼·地官·载师》:“凡宅不毛者有里布,凡田不耕者出屋粟。”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宅不毛者,谓不树桑麻也。”

  2. 不生植物。指荒瘠。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之不毛之地,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请唯君王之命。” 何休 注:“尧埆不生五穀曰不毛。”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故五月渡 瀘 ,深入不毛。” 宋 王安石 《收盐》诗:“海中诸岛古不毛,岛夷为生今独劳。” 秦牧 《土地》:“沙漠开始出现了绿洲,不毛之地长出了庄稼。”

  3. 毛色不纯。

    《公羊传·文公十三年》:“ 鲁 祭 周公 ,何以为牲? 周公 用白牡, 鲁公 用騂犅,群公不毛。” 何休 注:“不毛,不纯色。”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郊事对》:“ 周 天子用騂犅,群公不毛。 周公 ,诸公也,何以得用纯牲?”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不毛-汉语大词典

不毛1.未加种植。
●《周礼·地官·载师》:“凡宅不毛者有里布,凡田不耕者出屋粟。”
●郑玄注引郑司农云:“宅不毛者,谓不树桑麻也。”
2.不生植物。指荒瘠。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之不毛之地,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请唯君王之命。”
何休注:“尧埆不生五谷曰不毛。”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宋王安石《收盐》诗:“海中诸岛古不毛,岛夷为生今独劳。”
●秦牧《土地》:“沙漠开始出现了绿洲,不毛之地长出了庄稼。”
3.毛色不纯。
●《公羊传·文公十三年》:“鲁祭周公,何以为牲?周公用白牡,鲁公用骍犅,群公不毛。”
何休注:“不毛,不纯色。”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郊事对》:“周天子用骍犅,群公不毛。周公,诸公也,何以得用纯牲?”

不毛-中華語文大辭典

不毛ㄅㄨˋ ㄇㄠˊbùmáo1.謔稱禿頭。2.〈書〉草木不生。形容荒瘠或借指貧瘠之地。[例]~之地∣深入~。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bù máo

1、自从郊外那片不毛之地忽然涌出石油之后,本来冷僻的小镇就匆匆繁华起来了。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bù máo

1、[贫瘠]pín jí

(土地)薄;不肥沃。

反义词

bù máo

1、[肥沃]féi wò

(土地)含有较多的适合植物生长的养分、水分:土壤~。

2、[富庶]fù shù

物产丰富,人口众 多。庶:众多。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