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差毫厘

读音

bù chā háo lí

同音字

拼音为bù的字 拼音为chā的字 拼音为háo的字 拼音为lí的字 拼音为bu的字 拼音为cha的字 拼音为hao的字 拼音为li的字

基础解释

不差一毫一厘。

详细解释

  • 【解释】:不差一毫一厘。
  • 【出自】:宋·李昉《太平广记》一百五十八郑引《玉堂闲话·许生》:“显晦之事,不差毫厘矣。”
  •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指丝毫不差

按字解释

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

差:缺少;欠。

毫厘:计量单位,十毫为一厘,比喻极其细微。

词典解释

不差毫厘-中华成语大词典

不差毫厘
【拼音】:bù chā háo lí
解释
不差一毫一厘。
出处
宋·李昉《太平广记》第158卷引《玉堂闲话·许生》:“显晦之事,不差毫厘矣。”
示例
这两件作品真是~。
近义词
毫厘不差、丝毫不差
反义词
差之千里
语法
作谓语、宾语;指丝毫不差
英文
to an inch

不差毫厘-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不差毫釐

出处

宋·李昉《太平广记》一百五十八郑引《玉堂闲话·许生》:“显晦之事,不差毫厘矣。”

引证

当代-佚名--《人民日报》1992.10:他仔细分析了毛泽东手书的特征,采取手工放大的办法精心描绘,然后将加工定型的大字用照相的方法缩小20倍,再与原作相互对照,精心修改,如此几次反复,直至维妙维肖,不差毫厘。

南朝-沈约--《宋书·律历志上》:既成,募求古器,得周时玉律。比之,不差毫厘。

清-宋翔凤--《邹氏族谱序》:人多言其每治一狱成一谳,离合操纵,不差毫厘。

故事

当代-佚名--《人民日报》1992.10:他仔细分析了毛泽东手书的特征,采取手工放大的办法精心描绘,然后将加工定型的大字用照相的方法缩小20倍,再与原作相互对照,精心修改,如此几次反复,直至维妙维肖,不差毫厘。

南朝-沈约--《宋书·律历志上》:既成,募求古器,得周时玉律。比之,不差毫厘。

清-宋翔凤--《邹氏族谱序》:人多言其每治一狱成一谳,离合操纵,不差毫厘。

造句

bù chā háo lí

1、历史是不差毫厘的重演着,没有确定的未来目标。

2、世界重复着自己,无休无止,不差毫厘。

3、我做出考试题目的解答与标准答案不差毫厘。

组词

近义词

bù chā háo lí

1、[丝毫不差]sī háo bù chà

都是微小的计量单位,用来形容极小或很小。形容一点也不欠缺。

2、[不差毫发]bù chā háo fà

毫、发:都是古代的长度名,十毫为发,十发为厘,形容细微。形容一点儿也不差。

3、[不失毫厘]bù shī háo lí

失:差。毫厘:很小的重量或长度的单位。不差一毫一厘米。

反义词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