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善1.指臣事君,子事父,幼事长的三种道德规范。
●《礼记·文王世子》:“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唯世子而已……父子、君臣、长幼之道得而国治。”
●《文选·沈约<齐故安隆昭王碑文>》:“协隆三善,仰敷四德。”
张铣注:“三善,谓事君、事父、事长也。”
●《隋书·史祥传》:“仰惟体元良之德,焕重离之晖,三善克修,万邦以正。”
2.三样好处。
●《明史·刘应节传》:“通仓无腐粟,京军沾实惠,密云免佥商,一举而三善备矣。”
三善
【出典】 《礼记·文王世子》:“……是故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成王幼,不能莅阼,以为世子,则无为也。……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唯世子而已。其齿于学之谓也。……父子、君臣、长幼之道,得而国治。”唐·孔颖达疏:“谓与国人齿让之一事而三善者,谓众知父子,众知君臣,众知长幼,是其三善。”
【释义】 古有“三善”之说,指臣事君,子事父,幼者事长者。唐诗中用为典实。
【例句】 誉隆三善,祥开万春。(武则天《唐明堂乐章·皇嗣出入升降》54)这里用本典称颂“皇嗣”,暗以文王世子比拟“皇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