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六欲:指生、死及耳、目、口、鼻所产生的欲念。
七情六欲
【拼音】:qī qíng liù yù
解释
泛指人的喜、怒、哀、乐和嗜欲等。
出处
《礼记·礼运》:“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生死耳目口鼻。”
示例
捐去三纲五常,绝去~,费其半菽,如失金珠,拔其一毛,有关痛痒。 ★清·钱泳《履园丛话·臆论·五福》
近义词
五情六欲
反义词
四大皆空
语法
作主语、宾语;形容人的感情
成语故事
七情按《礼记》的观点指喜、怒、哀、惧、爱、恶、欲;而按佛教的说法则是喜、怒、忧、惧、爱、憎、欲。六欲按《吕氏春秋》指由生、死、耳、目、口、鼻所生的欲望;佛教认为是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声音欲、细滑欲、人想欲
明-许仲琳-第四八回-《封神演义》:七情六欲消磨尽,把功名付水流,任逍遥,自在闲身。
清-李汝珍-第七回-《镜花缘》:至求仙一事,无非远离红尘,断绝七情六欲,一意静修,自然可入仙道了。
当代-孙犁--《致铁凝信》:它写的只是一只小鸭,但几乎包括了宇宙间的真理,充满人生的七情六欲,多弦外之音,能旁敲侧击。
明-兰陵笑笑生-一回-《金瓶梅》:这一首诗是……纯阳子祖师所作,单道世上人营营逐逐,急急巴巴,跳不出七情六欲关头,打不破酒色财气圈子。
清-无名氏-二四回-《梼杌闲评》:及至归家,又为七情六欲所迷,依旧日坐红尘中,求一点清凉境界也不可得。
当代-韦君宜--《妯娌》:人总归是有七情六欲的人,感情活动不是完全用教养所能代替的。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九·宋秀才》:(道士曰)大凡人寿皆可至百年,而以七情六欲,伐根竭源,颠倒方寸,顷刻万变,神倦思怠,难全天和。
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仲春纪·贵生》: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
现代-丁玲--《漫谈〈牧马人〉》:他也不是超凡入圣的英雄好汉,只是一个小学教员,具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
明-许仲琳-第四八回-《封神演义》:七情六欲消磨尽,把功名付水流,任逍遥,自在闲身。
清-李汝珍-第七回-《镜花缘》:至求仙一事,无非远离红尘,断绝七情六欲,一意静修,自然可入仙道了。
当代-孙犁--《致铁凝信》:它写的只是一只小鸭,但几乎包括了宇宙间的真理,充满人生的七情六欲,多弦外之音,能旁敲侧击。
明-兰陵笑笑生-一回-《金瓶梅》:这一首诗是……纯阳子祖师所作,单道世上人营营逐逐,急急巴巴,跳不出七情六欲关头,打不破酒色财气圈子。
清-无名氏-二四回-《梼杌闲评》:及至归家,又为七情六欲所迷,依旧日坐红尘中,求一点清凉境界也不可得。
当代-韦君宜--《妯娌》:人总归是有七情六欲的人,感情活动不是完全用教养所能代替的。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九·宋秀才》:(道士曰)大凡人寿皆可至百年,而以七情六欲,伐根竭源,颠倒方寸,顷刻万变,神倦思怠,难全天和。
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仲春纪·贵生》: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
现代-丁玲--《漫谈〈牧马人〉》:他也不是超凡入圣的英雄好汉,只是一个小学教员,具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