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倡三叹

读音

yī chàng sān tàn

同音字

拼音为yī的字 拼音为chàng的字 拼音为sān的字 拼音为tàn的字 拼音为yi的字 拼音为chang的字 拼音为san的字 拼音为tan的字

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一:数名,最小的正整数。

倡:同“唱”,唱和。

三:表示多次或多数。

叹:吟唱。

词典解释

一倡三叹-汉语大词典

一倡三叹《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谓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后多用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富有余味,令人赞赏不己。倡,亦作“唱”。
●晋陆机《文赋》:“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
●《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二·肃雍舞》:“一倡三叹,朱弦之声。”
●宋苏轼《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诗:“长篇小字远相寄,一唱三叹神凄楚。”
●清谭嗣同《报刘淞芙书》二:“蔚庐先生固稍逊,然称心而言,绝无依傍,一唱三叹,局度雍容。”

一倡三叹-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一倡三歎

出处

引证

宋-苏轼-诗-《和蔡景繁海州石室》:长篇小字远相寄,一倡三叹神凄楚。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白石诗说》:语贵含蓄。东坡云,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山谷尤谨于此。清庙之瑟,一倡三叹,远矣哉!后之学诗者,可不务乎!

唐-佚名--《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二·肃雍舞》:进旅退旅,皇舞之形;一倡三叹,朱弦之声。

清-黄宗羲--《黄孚先生诗序》:若身之所历,目之所触,发于心著于声,迫于中而不能自已,一倡而三叹,不啻金石县而宫商鸣也。

西汉-戴圣--《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故事

宋-苏轼-诗-《和蔡景繁海州石室》:长篇小字远相寄,一倡三叹神凄楚。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白石诗说》:语贵含蓄。东坡云,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山谷尤谨于此。清庙之瑟,一倡三叹,远矣哉!后之学诗者,可不务乎!

唐-佚名--《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二·肃雍舞》:进旅退旅,皇舞之形;一倡三叹,朱弦之声。

清-黄宗羲--《黄孚先生诗序》:若身之所历,目之所触,发于心著于声,迫于中而不能自已,一倡而三叹,不啻金石县而宫商鸣也。

西汉-戴圣--《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