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

tái

同音字

拼音为tái的字 拼音为tai的字

基础解释

古同“苔”。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菭-漢語大字典


《説文》:“菭,水衣。从艸,治聲。”段玉裁注:“今作苔。”
(一)tái 《廣韻》徒哀切,平咍定。又直尼切。之部。
青苔。后作“苔”。《説文·艸部》:“菭,水衣。”《玉篇·艸部》:“苔,同菭。”《漢書·外戚傳下·孝成班倢伃》:“華殿塵兮玉階菭,中庭萋兮緑草生。”顔師古注:“菭,水氣所生也。音臺。”
(二)zhī 《集韻》章移切,平支章。
同“䓋”。《集韻·支韻》:“䓋,榆莢也。或作菭。”
(三)chí 《集韻》澄之切,平之澄。
〔菭蘠〕也作“治牆”。菊的别名。《集韻·之韻》:“菭,菭蘠,艸名。通作治。”

菭-中華大字典

1、菭讀音:堂來切,音臺,灰韻。陳尼切,音墀,支韻。釋文:苔本字。見《說文》。〔集韻或省作苔。亦作箈〕。
2、菭讀音:章移切,音支,支韻。釋文:䓋或字。《集韻》:䓋。楡莢也。或作~。
3、菭讀音:澄之切,音治,支韻。釋文:
❶~蘠。草名。通作治。見《集韻》。
❷生於近山之雜草。多年生存。稈葉微堅、高一二尺。葉本抱稈。成爲葉鞘。初夏抽短穗。密布白毛茸。穗以小穗集成。作淡綠色。
4、箈讀音:澄之切,音持,支韻。堂來切,音臺,灰韻。坦亥切,音㘆,賄韻。釋文:箭萌也。一曰。水中魚衣。見《類篇》。
 〔按周禮醢人、加豆之實~葅雁醢。鄭司農注曰。水中魚衣。後鄭注曰。~箭萌。疏云。箭萌者、一名篠者也〕。
5、苔讀音:堂來切,音臺,灰韻。釋文:
❶本作菭。《說文》:菭。水靑衣也。《段注》:先鄭作菭。從艸。許說正同。後鄭作䈚。從竹。爾雅引䈚菹鴈醢。從後鄭也。今作~。
 〔按~衣之類有五。在水曰陟釐。在石曰石濡。在瓦曰屋遊。在牆曰垣衣。在地曰地衣。其蒙翠而長數寸者亦有五。在石曰烏韭。在屋曰瓦松。在牆曰土烏騣。在山曰卷栢。在水曰藫也。近世植物學家謂之隱花植物。生陰溼地或水中〕。
❷菜名。《本草綱目》:紫莖、生江南。宜春名蜀芹。豫章名~菜。
❸海~。紫菜別稱。《吳都賦注》:海~生海水中。正靑。狀如亂髮。乾之赤。鹽藏有汁。名曰濡~。
❹俗名舌上垢膩曰舌~。
6、䓋讀音:章移切,音支,支韻。《與䓜別》。楡筴也。見《集韻》。
 〔按康熙字典引䓜字義解。今正〕。釋文: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