肈
《説文》:“肈,上諱。”徐鉉等注:“後漢和帝名也。”吴大澂古籀補:“古文肈、肇、肁三字竝通。”
zhào 《廣韻》治小切,上小澄。宵部。
(1)同“肇”。《説文·戈部》:“肈,上諱。”徐鉉等注:“後漢和帝名也。案:李舟《切韻》云:‘擊也。从戈,肁聲。’”段玉裁注:“按:古有肈無肇,从戈之肈,漢碑或从殳,俗乃从攵作肇。”
(2)敏捷。《爾雅·釋言》:“肈,敏也。”
(3)戟一类的武器。《古今韻會舉要·篠韻》:“肈,戟屬。”
(4)长。《玉篇·戈部》:“肈,長也。”
1、肈讀音:直紹切,音趙,篠韻。杜晧切,音道,晧韻。釋文:
❶肇本字。《說文通訓定聲》:漢孝和帝諱。許氏不箸說解。當爲肇之本字。
〔按字見說文戈部〕。
❷敏也。見《爾雅釋言》。
❸長也。見《玉篇》。
❹戟屬。見《韻會》。
❺通兆。《詩玄鳥》:~域彼四海。
〔注〕:~、當作兆。
2、肇讀音:直紹切,音趙,篠韻。杜晧切,音道,晧韻。釋文:
❶擊也。見《說文攴部》。
❷始也。《書舜典》:~十有二州。
❸謀也。《詩江漢》:~敏戎公。
❹正也。《國語齊語》:竱本~末。
❺郊之神位也。《詩生民》:以歸~祀。
❻山名。《山海經海內經》:華山靑水之東有山。名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