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

读音

fén shū

同音字

拼音为fén的字 拼音为shū的字 拼音为fen的字 拼音为shu的字

基础解释

也叫《李氏焚书 》。明末李贽著。作者蔑视孔孟,估计此书会遭到统治者“焚而弃之”,故名。共六卷。包括书答、杂述、史评及诗等。另有《续焚书》五卷,系门人汪本钶辑集。

详细解释

  1. 烧毁书籍。多指 秦 之焚书。

    《史记·儒林列传》:“及至 秦 焚书,书散亡益多。”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史之闕文,为日久矣,加復 秦 人灭学, 董卓 焚书,典籍错乱,非止於此。”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著述·经传佚书》:“先 秦 徐福 入海时,必携古经传同往,此时焚书事未起,必有壁经全书在 倭 。”

  2. 指 秦始皇 焚毁的书。

    唐 元稹 《赠郑馀庆太保制》:“受命有 考父 之恭,待士有 公孙 之广,焚书逸礼,尽所口传;古史旧章,如因心匠。”参见“ 焚书坑儒 ”。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焚书-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

焚书诗书焚爇
【出典】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丞相李斯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制曰:‘可’。”
【释义】 秦始皇为加强思想统治,曾下令在全国焚烧《诗》、《书》等典籍。
【例句】 ①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李显《幸秦始皇陵》24)这里“焚书”指秦始皇灭绝文化的政策。诗谓秦始皇为了愚民才焚书。②诗书焚爇散学士,高阁奢逾娇美人。(苏颋《奉和圣制春台望应制》798)这里是登台怀古而忆及秦始皇的暴行。③野桥疑望日,山火类焚书。(沈佺期《咸阳览古》1039)咸阳旧为秦国都城。这里以秦始皇焚书比拟山火,借以抒写咸阳览古之情。

焚书-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焚書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fén shū

1、[煮书]zhǔ shū

所谓“煮”书:就是反复品读,钻研,将书中的内容深入了解,透彻了解。

反义词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