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沰讀音:闥各切,音託,藥韻。釋文:
❶落也。磓也。見《玉篇》。
❷赭也。見《廣韻》。
❸同渥。《詩終南》:顏如渥丹。《釋文》:韓詩作~。音撻各反。~、赭也。
2、沰讀音:當各切,音矺,藥韻。釋文:滴也。見《集韻》。
沰
(一)tuō 《廣韻》他各切,入鐸透。
(1)磓;落。《廣雅·釋言》:“沰,磓也。”王念孫疏證引《廣韻》:“磓,落也。”《玉篇·水部》:“沰,落也,磓也。”
(2)赭色。《廣韻·鐸韻》:“沰,赭也。”《詩·秦風·終南》“顔如渥丹”唐陸德明釋文:“丹,《韓詩》作沰。沰,赭也。”
(3)浇。《篇海類編·地理類·水部》:“沰,澆也。”
(二)duó 《集韻》當各切,入鐸端。
滴。《集韻·鐸韻》:“沰,滴也。”漢崔寔《四民月令》:“上火不落,下火滴沰。”清翟灝《通俗編·聲音》:“言丙日不雨,則丁日有雨,其聲滴沰然也。”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需部》:“《周禮(天官)掌舍》注作‘涷橐’。今蘇俗語如篤,謂雨聲滴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