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葬

读音

xùn zàng

同音字

拼音为xùn的字 拼音为zàng的字 拼音为xun的字 拼音为zang的字

基础解释

古代的一种风俗,逼迫死者的妻妾、奴隶等随同埋葬,也指用俑和财物、器具随葬:~品。

详细解释

  1. 用人或器物陪葬。

    《礼记·檀弓下》:“ 陈子车 死於 卫 ,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 汉 王充 《论衡·薄葬》:“杀人以殉葬,以快生意。”《宋史·奸臣传四·贾似道传》:“﹝ 似道 ﹞闻 余玠 有玉带,求之,已殉葬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封三娘》:“因货殉葬之饰,用为资度。”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殉葬-中華語文大辭典

殉葬殉葬ㄒㄩㄣˋ ㄗㄤˋxùnzànɡ1.隨同死者一起埋葬。古代除用財物、器具殉葬外,還有用活人殉葬的野蠻風俗,後來逐漸改為以俑替代活人殉葬。2.★比喻甘願隨同已經沒落或消亡的舊思想、舊制度、舊事物等一起滅亡。[例]不該去為封建文化~。

殉葬 -中国文化史辞典

古代一種殘酷的階級壓迫制度。遠古時代,人們有把生前使用的工具、武器及日用品和死者陪葬的習俗。進入奴隸社會後,奴隸主便大量殺死或活埋奴隸,用來殉葬,讓他們在“陰間”繼續為主人效力。夏商時代,殉葬之風盛行。《墨子·節喪》:“天子殺殉,眾者數百,寡者數十,將軍、大夫殺殉,眾者數十,寡者數人”。春秋戰國時期,人殉的作法開始引起非議,出現了用陶俑、銅俑、木俑陪葬的新風尚。公元前384年,秦獻公正式下令廢止人殉。但在封建時代,王公貴族死後殺人陪葬之事並未完全根絕。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xùn zàng

1、殉葬的妃嫔、宫女都是在宫中被缢死,然后再装敛入棺从葬。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