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
yǎn 《廣韻》以轉切,上獮以。元部。
(1)同“沇”。水名。也作“渷”。《續漢書·郡國志》:“(河東郡垣縣)有王屋山,兗水出。”按:《説文·水部》作“沇”,《廣韻·獮韻》作“渷”。
(2)地名。1.古州名,我国古代九州之一。《爾雅·釋地》:“濟河間曰兗州。”郭璞注:“自河東至濟。”郝懿行義疏:“濟兗,《説文》作泲沇。”《釋名·釋州國》:“兗州,取兗水以為名也。”汉武帝置十三郡刺史。辖区约当今山东省西南部,明代为兗州府。2.县名。在山东省中部偏南,津浦铁路经此。
(3)括,箭的末端。《漢書·揚雄傳下》:“兗鋋瘢耆、金鏃淫夷者數十萬人。”顔師古注引如淳曰:“兗,括也。”
(4)姓。《廣韻·獮韻》:“兗,姓。出《姓苑》。”《通志·氏族略五》:“兗氏,宋登科兗公序。”
1、兗讀音:以轉切,音沇,銑韻。〔說文沇下段注云。古文作㕣。小篆作沇。隸變作兖。此同義而古今異形〕。釋文:
❶夏九州之一。《書禹貢》:濟河惟~州。〔在今直隸西南與山東西北境〕。
〔又〕:宋元嘉三十年置~州。治瑕邱城。〔在今山東滋陽縣境〕。
❷括也。《漢書揚雄傳》:~鋋瘢耆。
〔注〕:~、括也。
❸姓也。宋~公序。~堯叟。
2、沇讀音:以轉切,音兗,銑韻。庾準切,音尹,軫韻。釋文:
❶水名。《說文》:~水出河東垣東王屋山。東爲泲。
〔按山海經北山經云。王屋之山。㶌水出焉。注云。㶌、~、聲相近。卽~水也。水經濟水注云。水東南流。俗謂之衍水。卽~水也。衍、~、聲相近。又書禹貢兗州。東南據濟。釋名釋州國云。兗州、取兗水以爲名也。又說文。㕣、古文~如此。而口部㕣字。段注漢隸~多作兗。然則㕣、~、兗、本古今文異。而㶌、衍、則爲聲轉。實則同一水耳。水出今山西垣曲縣東北一百里王屋山。卽濟水之上流也〕。
❷~~。流行之貌。《漢書禮樂志》:~~四塞。
3、沇讀音:愈水切,唯上聲,紙韻。釋文:~溶。水流澗谷中也。《文選司馬相如賦》:~溶淫鬻。
〔又〕:盛多貌。《文選揚雄賦》:萃傱~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