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则忿之也
拼音
bù rán zé fèn zhī yě
解释
这一句出自于“”、“”中的《》
全诗原文
不时焚烧,无所臧之。夫天下何患乎不足也?故儒术诚行,则天下而大富,使而功,撞钟击鼓而和。诗曰“钟鼓喤喤,管磬玱玱,降福穰穰,降福简简,威仪反 反。既醉既饱,福禄来反”此之谓也。故墨术诚行,则天下尚俭而弥贫,非斗而 日争,劳苦顿萃,而愈无功,愀然忧戚非乐,而日不和。诗曰“天方荐瘥,丧乱 弘多,民言无嘉,憯莫惩嗟”此之谓也。垂事养民,拊循之,唲呕之,冬日则为之饘粥,夏日则为之瓜麮,以偷取少顷 之誉焉,是偷道也。可以少顷得奸民之誉,然而非长久之道也;事必不就,功必不 立,是奸治者也。傮然要时务民,进事长功,轻非誉而恬失民,事进矣,而百姓疾 之,是又偷偏者也。徙坏堕落,必反无功。故垂事养誉,不可;以遂功而忘民,亦 不可。皆奸道也。故古人为之不然:使民夏不宛喝,冬不冻寒,急不伤力,缓不后时,事成功立, 上下俱富;而百姓皆爱其上,人归之如流水,亲之欢如父母,为之出死断亡而愉者, 无它故焉,忠信、调和、均辨之至也。故国君长民者,欲趋时遂功,则和调累解, 速乎急疾;忠信均辨,说乎庆赏矣;必先修正其在我者,然后徐责其在人者,威乎 刑罚。三德者诚乎上,则下应之如景向,虽欲无明达,得乎哉!书曰“乃大明服, 惟民其力懋,和而有疾”此之谓也。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厉之 民不劝;诛赏而不类,则下疑俗险而百姓不一。故先王明礼义以壹之,致忠信以爱 之,尚贤使能以次之,爵服庆赏以申重之,时其事,轻其任,以调齐之,潢然兼覆 之,养长之,如保赤子。若是,故奸邪不作,盗贼不起,而化善者劝勉矣。是何邪? 则其道易,其塞固,其政令一,其防表明。故曰:上一则下一矣,上二则下二矣。 辟之若屮木枝叶必类本。此之谓也。不利而利之,不如利而后利之之利也。不爱而用之,不如爱而后用之之功也。 利而后利之,不如利而不利者之利也。爱而后用之,不如爱而不用者之功也。利而 不利也,爱而不用也者,取天下者也。利而后利之,爱而后用之者,保社稷者也。 不利而利之,不爱而用之者,危国家者也。观国之治乱臧否,至于疆易而端已见矣。其候缴支缭,其竟关之政尽察--是 乱国已。入其境,其田畴秽,都邑露--是贪主已。观其朝廷,则其贵者不贤;观 其官职,则其治者不能;观其便嬖,则其信者不悫--是闇主已。凡主相臣下百吏 之属, 全诗翻译
全诗赏析